石油化工持续高景气
来自:闵氏集团塑料机械网·行业信息中心   日期:2008年7月23日13:17
您的位置:闵氏集团塑料机械网>>塑料信息中心>>行业信息>>中国塑料工业辉煌>>石油化工持续高景气
【 字体: 】 【进入产品中心】 【关闭
    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强劲的增长预示着能源的旺盛需求,在世界原油储采比较低、主要产油国剩余产能有限、欧佩克对油价拥有绝对话语权的情况下,原油供给呈现相对刚性的特征,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越发突出。 
  业内人士预计,原油价格将维持高位,但替代能源的发展和价格上涨对需求的抑制作用,也封杀了油价进一步冲高的空间。

  由于环保原因和投入的不足,近20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炼油行业几乎没有新建产能,仅有的投资也集中在老装置的改造升级上,强劲的经济增长带动了成品油、化工等产品的旺盛需求,行业供需在2004年悄然发生逆转,继持续低迷后逐渐走出谷底,迎来“黄金时代”。据统计,未来全球炼油在建产能仍集中在亚太和中东地区,至2010年前增加约3亿吨炼油能力,平均每年增加200万桶/天,基本与需求量相当,2010年前国际炼油行业将维持景气高位。

  以乙烯为核心的石化产业景气度稍弱于炼油,但仍然维持相对景气。据预计,2010年前的世界新增乙烯产能30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中国。前者投放量在2000万吨左右,后者投放量800万吨左右,而预计同期世界乙烯消费增长量在2800万吨。鉴于中东地区乙烯装置的投产速度受到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一直较为缓慢,所以乙烯供需在2010年前不会发生明显的逆转。业内认为,高油价和中东产能投放速度放缓延长了本轮石化行业的景气周期。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2009年以后中东低成本石化产品可能对中国石化产品市场造成短暂冲击,从而带来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预计2010年中国的乙烯当量消费将达270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其中50%的产品依然依赖进口。

  旺盛需求带来滚滚利润

  2006年,我国原油表观需求3.22亿吨,进口依存度45%,预计2010年原油表观需求将突破4亿吨,届时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决定了油气资源的稀缺性,旺盛的需求及与国际接轨的油气价格确保相关能源提供商仍是超额利润的获得者。

  国内资源定价机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但考虑到它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复杂性,因此它的推出将是缓慢有序的,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释放国内炼油企业利润的预期应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智。但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管制只是适当平衡上下游利润,熨平行业周期波动,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行业景气趋势。

  据统计,国内对主要石化产品需求的年均复合增长将达8%左右,2010年中国乙烯的当量需求将达2700万吨,近一半仍需依赖进口。国内的大型石化企业大多隶属三大石油集团,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特性决定了较高的行业集中度。而石化企业相对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可以有效地转嫁成本。在原油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国内石化企业将享受“蛋糕”增大的丰厚利润。

  除了一体化的石油化工企业,业内还看好国内精细石化产品提供商,尤其是一些化工新材料企业,包括工程塑料、有机硅等子行业内的优质企业。随着消费的逐步升级,国内化工新材料需求强劲,供需缺口较大,在国家针对民族产业的扶持和保护下,一些子行业内优质企业将承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将很快成长为业内的小龙头。

  垄断下的中国溢价

  国内主要油气资源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手中。下游炼油、成品油销售、石化等行业的进入门槛也较高,主要表现在较高的资金、技术壁垒和规模、环保等政策壁垒,行业整体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2006年,全国原油产量18368万吨,成品油(汽煤柴)产量18205万吨,乙烯产量941万吨。其中,中石化集团的占比分别为22%、51%和67%,中石油集团对应的三个数据分别为58%、40%和22%。截至2006年底,国内加油站总数在8万座左右,中石化集团拥有其中的近3万座,占比38%,大多分布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等经济发达省份;中石油集团拥有加油站1.8万座,占比23%,分布以中西部内陆地区为主。

  从业务结构上看,中石化下游化工业务占比更高,而中石油上游油气开采板块更强。从市场分额上看,国内成品油市场基本可以做到自给,但原油和化工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分别为42%和48%,且未来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快速增长却高度垄断的成品油市场竞争格局是国内一体化石油公司,可以较欧美同类企业享受更高的估值。国内目前针对成品油价格的调控政策是投资者比较担心的问题,但政府的管制只是适当平衡上下游利益。在行业持续景气的过程中,企业的利润空间可能被政策适度压缩但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消费需求旺盛的情况下,石油化工行业的投资机会集中在产业链两端。首先,价格的上涨及行业相对垄断的特性决定了上游油气提供商仍是超额利润的获得者。其次,靠近产业链下游的精细化工产品提供商对某种原料价格波动不敏感,在市场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也能维持业绩的稳步增长。

  明年石化行业的三大焦点

  焦点之一:节能降耗将成为石油化工行业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一些不和谐音符,本届政府明确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单位GDP能耗较‘十五’末下降20%”的发展目标。石油化工行业是耗能大户,企业加工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工艺路线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行业平均能耗、物耗水平较高,节能降耗将成为石油化工行业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因此,意在优化资源配置的行业和区域整合也将如火如荼,一些企业将在优化淘汰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焦点之二:企业面临环保投入增加的重大课题。

  粗放型的增长必然带来突出的环境问题,我国目前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仅次于前苏联。据美国能源署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在《京都议定书》等国际环境公约的约束下,中国必须考虑未来的发展成本和作为世界大国应该履行的义务。

  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将面临降低生产过程中污染负荷排放(如实施清洁生产工艺)和为社会提供更环保产品(如清洁燃料油)的双重使命,小企业将无法逃脱“关停并转”的宿命。因此,如何化解环保投入增加带来的成本费用上涨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焦点之三:价格能否成为调节供需的杠杆。

  目前,我国的主要能源中,除去原油价格基本实现了国际接轨,天然气、电煤、电力、成品油等诸多能源价格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下的定价机制。

  一方面,我国能源价格有不能放开的理由。如:我国能源行业的垄断企业大多依靠政府力量获得垄断地位,有义务为宏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下游非市场化的行业(如交通运输行业等)需要政府保护;在目前国内CPI指数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放开能源价格会加剧通胀,降低经济运行质量,增加经济运行风险等等。

  另一方面,从调整经济结构和节能减排的角度考虑,能源价格应该、也必须发挥调节市场供需的杠杆作用。可以看出,政府在资源产品定价机制改革方面面临两难选择,一旦该项改革启动,将对能源行业及下游行业产生深远和巨大的影响。

  相关报道

  石化业产能增长过快节能减排压力大

  在全国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石油和化工行业虽在政府以及相关协会的引导帮助下,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较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抑制难度大。近几年来,氮肥、纯碱、烧碱、电石、黄磷等行业的投资增长均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致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同时由于调控机制不力和地方保护等原因,致使国家产业政策不能得到贯彻落实,扭转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的势头难度很大。

  其次,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严重滞后。目前,行业的能耗和产排污统计办法很不健全。有的是十多年前制订的,已不适应当前行业的需要,有的根本没有标准,需要立即研究制订。另外,节能减排的统计和管理队伍十分薄弱,许多企业没有专职的能源和环保管理人员,即使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也有很多需要各行业协会帮助核实。

  第三,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推广力度不够。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需要技术支撑。这些年企业在扩大规模上投入较多,而用于节能减排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即使有一些企业开发了好的节能减排技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的也不愿意在行业内共享。而对于已经具有成套节能减排成熟技术的行业,国家在推广技术、设立专项支持方面,也显得力度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为继续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业内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产业政策的指导力度。

  二是建议国家制定落后产能的退出政策,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三是对推广重点实用节能减排技术设立专项支持。如干法乙炔技术,大型密闭式电石炉、中空电极和炉气综合利用技术,黄磷电除尘技术和尾气综合利用技术,铬盐无钙焙烧技术,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氮肥节能技术等。

  四是为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提供资金支持和进口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五是建议国家出台鼓励政策,支持冶金行业对铬盐渣用于生产含铬合金钢进行研究,以消除铬盐渣对环境的污染和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六是建议石油化工行业重点国企不列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实体清单或采取有选择、分阶段的方式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
 
(编辑:闵氏集团塑料机械网)

相关文章: